“萤火虫,萤火虫,慢慢飞……,怕黑的孩子安心睡吧,让萤火虫给你一点光……”曾经一首《萤火虫》感动了无数人,而这些黑暗中的天使也是许多人的童年伴侣。
在四川话里萤火虫也被叫做“亮火虫”。“小时候每到夏天,小伙伴们都会在田埂上捉到许多亮火虫。我老汉儿还告诉我,他们那会儿没有电灯,还会捉亮火虫装到玻璃瓶子当灯用。”四川郫县安龙村的村民陈世兵说起萤火虫,不无感慨,“可现在我们的娃娃连亮火虫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咯!”
“萤火虫虽小,却能反映一个地区的环境问题。”WWF成都项目办公室主任李叶介绍说:“萤火虫对水质、空气、植被等的要求极高,是一种非常敏感的环境指示物种。”
十多年前,萤火虫在安龙村并不是一种罕见的昆虫。但是随着当地经济发展,农村环境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威胁和挑战:越来越多的使用农药化肥,越来越多的生活污水排放,越来越多的自然河流被渠化、硬化,导致河流不再清澈,两岸植被破坏,萤火虫踪影难觅。
在郫县水务局、郫县环保局和安德镇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WWF在安龙村的工作包括自然河流恢复,人工湿地建设,亲水环境教育等内容。作为川西水网的典型缩影,安龙村的水系由毛细血管般的灌溉渠、村头的人工湖构成,最后所有的水都汇入走马河,绕村而过。秉承自然原则,WWF将和合作伙伴成都市河流研究会一起采取多种生态措施保护安龙村的河流,包括重建生物栖息地,恢复湿地植被,减少面源污染,改善水质等。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WWF多次组织专家进行现场踏勘,最终确定了萤火虫、青蛙、白鹭的栖息地的重建选址和实施方案。在随后的几个月中,WWF和合作伙伴将优化植被搭配,改善水文条件,重点进行上述三种物种栖息地的修复和重建工作,保护郫县水源地当地物种,并为成都水源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示范。
今年3月,项目邀请华中农业大学专门研究萤火虫的付新华教授到安龙村项目点进行实地培训和考察。在跟村民的交流中,付教授讲到:“萤火虫栖息地恢复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不仅让村民在活动中提升环境保护意识,而且随着当地环境质量的提升,萤火虫的回归只是个开始,更多的生物都会慢慢回来,点亮这片土地!”
小小的、闪光的萤火虫点燃了安龙村河流保护的热情,唤起了我们对河流保护的希望,也为更多的人、更多的机构,如政府、企业、公众,投身于实实在在的水资源保护工作提供了一片天地。 “萤火虫,萤火虫,慢慢飞……”希望当这首歌再唱起的时候,身边飞舞的萤火虫伴着潺潺的流水声,陪伴我们入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