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伙房水库可能成为我国服务人口最多的水源地之一。
9月26日,辽宁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辽宁省大伙房水库输水工程保护条例》,该条例已于11月1日起实施。条例第二十九条明确提出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等方式,建立大伙房水库输水工程上游地区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尽管具体补偿标准及办法还未制定,但这一条例的颁布已足见我省对于水源地保护的重视。
我省水源地生态保护现状如何?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又是如何提出及建立的?各方对生态补偿是如何看待的?该项工作的进展状况又是怎样?
水源地奉献“一碗清水”
“为了保证水源涵养质量,大伙房水库周边乡镇污染严重的‘五小企业’一律被取缔,特别是在2005年之前,一次性就取缔了400多家地板加工厂,造成一些工人下岗,直接影响了县乡两级财政收入。”新宾满族自治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谈到近些年来该县为保护水源所作的努力和牺牲时说:“但为了保证下游地区的用水安全,我们甘愿忍受清贫。 ”
现今,新宾县更是突出“生态家园”建设,曾计划进行的矿业开发及其他项目都因此搁浅,使当地政府和农民失掉了一笔可观的收入,可以说这也是一种间接的为生态保护买单。
据了解,大伙房水库是我国九大饮用水源地之一,从2010年开始,大伙房水库每年将为沈阳、抚顺、辽阳、鞍山、营口、盘锦、大连七城市提供近20亿立方米的原水,将成为全国服务人口最多的水源地。抚顺市环保局生态保护处处长童君感慨地说:“大伙房水库不仅是水库周边人民的生命线,也是下游千百万人民共同的生命线。 ”
位于大伙房水库上游的新宾、清原、抚顺三县,近年来为保护大伙房水库水资源生态环境、奉献给下游2000多万人民“一碗清水”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和牺牲。
“‘十五’以来,清原、新宾、抚顺三县在生态保护建设方面总投入达3.75亿元,其中地方投入资金占总投入的66.76%,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下游的用水安全、防洪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童君对记者说,“然而,这3个县并没有得到应有的经济回报,实际情况是他们的生产和生活范围在受到限制和压缩。 ”
“保护水源地周边生态环境是我们应该做的。”抚顺市及新宾县的相关负责人均诚恳地表示,要以大局为重,局部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但同时他们也期望 “对于当地人民所作出的牺牲给予一定的补偿”。
在大伙房水库一期工程正式通水后不久,本月初我省正式颁布实施了 《辽宁省大伙房水库输水工程保护条例》。
“这一条例的出台对于我们是一个极大的支持和安慰,使我们多年的付出终于能见到‘果’了,也为我们今后的一些工作提供了法规依据。 ”童君高兴地说。
“下游解渴”账单谁买?
营口市是大伙房输水工程下游的一个比较典型的受水市。“大伙房水库水的引入能有效地缓解营口市近期的缺水问题,为营口市的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水资源保证。”营口水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左光伟谈到大伙房输水工程引水入营口时十分兴奋。
作为辽宁省沿海经济带开发战略的一个重要节点,营口一直非常缺水。现今,随着一些企业的陆续入驻,进一步加剧了营口水资源紧张的局面,从长远来看将会限制一些企业的生产发展。
据了解,初步预计在大伙房输水一期时可向营口供水约30万立方米/日,二期之后供水大约53万立方米/日。
“这水并不是无偿提供的,是要交费的,按照提供水量最低要上交30%的水费,至于这个水费是多少还没有最终定价,但肯定是要高于本地取水的水资源费。”左光伟告诉记者,“对于上游地区的生态补偿的确应该,保证上游的生态就是保证下游的用水安全,但是这个资金到底由谁来付、怎样支付,我们还不是很清楚。 ”
生态补偿是寻求最佳均衡点“在水源地构建并实施生态补偿机制,能更好地解决上游的‘吃饭’,协调好下游的‘喝水’,有助于理顺生态建设者和受益者之间的关系。”大伙房水库供水水政处处长沈清德说。
“对水源地进行生态补偿是应该且必须的,大伙房水源地136.6米高程线以下,现今已被划为一级保护区,为了保证水源不受污染,根据省有关文件要求,在一级保护区内禁止耕种土地、禁止堆积垃圾、禁止畜牧及放养牲畜等,有的村庄还要迁出,由政府妥善安排。 ”
记者了解到,为配合各级政府开展好水库水源保护工作,大伙房库区经济也受到了一定影响。大伙房水库水产养殖总场根据相关文件规定,将缩减生产规模,砍掉一些生产经营项目,而水库旅游业也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
上游“吃饭”要解决,下游“喝水”要保障,而水库周边也要注重生态环保,这三方的博弈决定生态补偿成为解决问题、找到最佳均衡点的有效途径。
“通过大伙房上游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探索,可以为全国提供可借鉴的水库型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以此建立起保护方与用水方的利益共享,调动水资源保护地区的积极性。 ”省环保部门相关负责人说。
2008年省人大的“一号议案”
2007年12月5日,辽宁省加快了生态辽宁的建设步伐。 “在此期间也出台了相关文件和政策,强调切实加强生态保护,进而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省环保部门的同志告诉记者,“从2008年开始,对东部地区实施了生态补偿政策等,这些文件和政策的实施,为大伙房水库上游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提供了政策上的有力支持。 ”
2008年,由省人大代表、清原满族自治县人大主任王忠莲向辽宁省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提交的 《关于全面建立省水源地大伙房水库周边及上游地区水源保护补偿机制的议案》,被省人大列为“一号议案”。王忠莲等11位代表在议案中建议,省政府应为保护水资源生态环境作出贡献和牺牲的地区和家庭,增加必要的投入,提供直接和间接的补偿。
而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大伙房水库周边及上游地区水源保护地属于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因此省政协常委董树兴认为:“大伙房水库水资源环境补偿应依据当地水资源涵养林效益、限制性生产效益及生活治污设施效益这三方面的综合效益来建立补偿模型。 ”
水源地生态补偿期待落到实处
大伙房水库是辽宁省重要的饮用水源地,大伙房水库输水工程是我省 “十五”、“十一五”期间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该工程从水资源丰富的辽东地区引水经大伙房水库再到大连地区,该工程竣工运行后,将有效缓解我省7市的水资源短缺。
《辽宁省大伙房水库输水工程保护条例》已经于本月初开始实施,《条例》中提出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等方式,建立大伙房水库输水工程上游地区水环境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补偿资金来源和具体补偿标准及办法,由省政府另行制定,并根据全省经济发展及财力状况适时调整。
如今,省相关部门正在积极筹划具体补偿事宜。 “此前,我们在大伙房水库上游地区生态补偿机制方面开展了相关课题研究,针对水源地生态补偿依据、补偿对象、补偿方式、补偿标准等方面建立了大伙房水库上游地区生态补偿机制框架,为政府有关部门在制定大伙房水源地生态补偿制度时提供参考和借鉴。 ”辽宁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参与此项研究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说。
据了解,截至目前,我省对大伙房水库上游地区生态补偿暂时还未展开具体的实践,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的最终建立健全需要多个相关部门之间加强联合、共同努力。
当然,同时还需要加强饮用水源地生态保护立法,为建立饮用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提供法规依据,这样有助于确保长期、稳定地通过政府间的财政转移支付,来加强对上游贫困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支持。
关于水源地生态补偿的具体办法令人关注和期待。
□战卫民/见习记者/王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