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2003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湿地水禽为主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三门峡段位于河南西部的豫、晋、陕三省交界处,西接陕西省,东与洛阳市的新安县交界,北与山西省隔河相望,南依三门峡市黄土塬地,总面积2.85万公顷,占整个保护区面积的42%。近年来,三门峡保护区管理处和所属县市区湿地管理站狠抓以白天鹅为主的湿地生物多样性物保护工作,通过建立机构、争取资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管理系统化;通过积极宣传提高公众湿地保护意识;通过依法管理,严格防范,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实现社区群众行为规范化;通过创新机制,加强科研,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为三门峡及周边地区良性生态循环做出了重要贡献。
保护区域
保护区三门峡段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核心区和缓冲区属重点保护区域,特别是核心区,实行严格的保护,除观测研究、必要的定位观察和巡护等设施外,不得设置和从事与湿地保护无关的任何设施与活动。
核心区有2个:三门峡库区核心区和湖滨区核心区,面积1.44万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50.5%。三门峡库区核心区面积1.39万公顷,涉及灵宝市、陕县、湖滨区三个县(市)区。湖滨区核心区面积0.05万公顷;
缓冲区0.2万公顷,占保护区面积7%;
实验区1.21万公顷,位于缓冲区边缘,占保护区面积42.5%。
管理机构
保护区设管理处一个,灵宝、陕县、湖滨、渑池各设管理站一个,设保护监测点20个,每个监测点管护10公里,面积近1420公顷。整个保护区实行处、站、点三级保护网络。
灵宝管理站,主要保护黄河湿地生态系统原貌、生物多样性及湿地森林资源。保护区涉及大王镇、函谷关镇、西闫乡、阳平镇、故县镇、豫灵镇、黄河农场、黄河林场等6个乡镇和2个国营黄河农林场,总面积2.2万公顷,核心区1.5万公顷。设豫灵、盘东、鼎湖湾、冯佐四个监测点。
陕县管理站境内保护区总面积3000公顷,其中核心区2000公顷、缓冲区300公顷、实验区700公顷,涉及陕县大营、张湾、王家后3个乡镇,13个行政村,现有官庄保护监测点和桥头保护监测点。
湖滨管理站,现有管理人员7人,办公室四间120平方米,办公设施齐全,配备电脑、档案柜、橡皮船、高倍望远镜及防火设备等,下设风景区保护监测点和王官白天鹅保护监测点。
渑池管理站下设南村、白浪两地监测点,其中南村监测点分两处建设,分别为桥头监测点和鲤鱼山监测点。
各监测点配备望远镜、卫星定位仪、对讲机、电视、档案柜、防火设备等。
动植物介绍
保护区内有植物743种,动物867种,其中鸟类175种。鸟类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如黑鹳、白鹳、金雕、白肩雕、大鸨、白头鹤、白鹤等10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如大天鹅、灰鹤、豆雁、班头雁等31种, “中日” 候鸟保护协定的鸟类83种,“中澳”候鸟保护协定的鸟类22种。此外,保护区内还有鱼类63种,昆虫437种,维管束植物598种,生物资源十分丰富。
白天鹅是保护区三门峡段的主要保护物种。大天鹅主要栖息在灵宝的稠桑、后地、冯佐,市区的天鹅湖、三水厂、王官等水面宽阔、食物充足、环境安全的浅水水域。近几年来,我市不断加大对保护区的管理力度,周遍群众爱鸟护鸟意识不断增强,在此越冬的大天鹅数量也逐年增加,从90年代以前的几十只、几百只,增加到现在的上万只,蔚为壮观,三门峡因此被誉为“天鹅之城”。
景区介绍
湿地生态旅游是指旅游者以湿地作为观光、游览研究对象,观察湿地的景观、物种、生境和生态系统等,并维持湿地自然环境原貌的旅游活动。三门峡主要有五个湿地生态旅游风景区:王官景区、鼎湖湾风景区、双龙湖景区、鸡子陵景区和冯佐景区。
王官景区西接会兴渡口,东到三门峡大坝,北以主航道为界与山西隔河相望,南依三门峡黄土源地,主要为河谷阶地。该区滩面最宽4km,区内河道落差22m。适于多种鸟类栖息,尤其是大天鹅、鸭类数量较多。
鼎湖湾风景区,位于灵宝市西部西闫乡文东村北边。总面积1万亩,属国家2A级旅游区。这里常年土肥水丰,草木丛生,丰富的湿地生物多样性为该风景区营造了令人惊叹的高塬景色。蛙鸣鱼跃,鸟语花香,形成了鱼网环绕、苇路纵横、荷香婷婷、蒹葭苍苍的梦中绿园。随着近几年的开发,逐渐成为旅游,垂钓,娱乐,品尝特产鱼味的佳地。
双龙湖景区位于三门峡市区西郊,现已批准建设为国家级湿地公园。湿地公园内分为青龙湖、苍龙湖两个人工湖泊。为恢复湿地和增加湿地景观效果,三门峡市政府还投巨资修建了青龙坝和苍龙坝,使青龙湖和苍龙湖连为一体。她的总面积约600公顷左右,其中水域面积约400公顷左右。
鸡子陵景区地处豫秦晋三省交界处,北与山西省隔黄河相望,西接陕西潼关,南和秦岭溪流交汇,东是物华天宝的灵宝市区。长期以来由于黄河与秦岭之水在这里交汇逗留,形成了一望无际的人迹难到的水国泽地,无以数计的特有动植物在这里和谐相处繁衍生息,候鸟也选择了此地作为停歇和觅食的乐园。
冯佐景区位于河南省灵宝市该区地形宽阔“几”字形大弯经黄河河水的冲刷形成了大面积的湿地,每年农民收产后遗留的作物吸引着天鹅及雁鸭等大量的候鸟来此越冬觅食。西临陕县县城、三门峡工业园区,东临三门峡市的政治文化中心是三十余万人的生活区,南靠崤山,北接黄河,是消除城市生活及工业污染的非常珍贵的生态之地。
黄河三门峡大坝,AAA级旅游区,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坝”。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6月库区蓄水时,碧波粼粼,一望无际,似天池银河。两岸青山绿树,绵延不断,山光水色,相映如画。而每年的6月至10月,大坝泄洪放水,惊涛翻卷,峡谷轰鸣,水花飞溅,彩虹凌空,蔚为壮观。站在三门峡大坝上可饱览“不尽黄河滚滚来”的雄伟气势。春秋冬三季,野鸭成群,大雁结队,珍贵的白天鹅飞翔在蓝天碧水之间。
建设目标
通过我们的努力,确保良好的湿地生态环境与随之不断增加的迁徙、来此越冬、歇息的珍稀水禽协调一致,保持自然生态平衡;加强国内、国际合作,使生态环境保护和对珍稀水禽的保护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争取使保护区列入《湿地公约》国际重要湿地名录,逐步把保护区建成环境优美、设施先进、管理科学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执笔:崔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