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市位于河南省西部的秦晋豫三省交界处,是新中国治水患兴水利的里程碑标志,所辖六个县市区有四个与黄河毗邻。她因与黄河结缘而兴盛,黄河因为有她从此在人们的心里更美丽。黄河呈“∨”字形从西北而来,过市区的工业园区与青龙、苍龙两条涧河的交汇点亲吻后,再顺市区的行政生活区往东北而去,形成了数千公顷常年的和季节性的湿地,多年来这里的人文习俗和黄河的人为变迁,促成了这片湿地上多种生物在此繁延生息。以雁鸭类和多种湿地候鸟组成的冬季生态景观,以沿黄湿地春夏秋自然风光、毗邻黄土坡上人工、天然次生丛林及留鸟生息形成的亮丽风景线,使无数人闻听而来,留恋往返,触景深思。从身心舒悦的体验中,品味着社会经济发展的科学之路。
三门峡是内陆小城,虽然有陇海铁路,连霍高速公路,310和209国道穿境而过,无奈地处丘陵山区,各项条件与基础设施难以与经济发达地区角逐,也曾以当地的资源优势(黄金、铝矿、煤炭)谋求探索过经济发展之路,但终因担心环境变化对人居的影响而看着大把的钞票不敢下决心去拿。
三门峡市历届政府对社会经济发展都坚持一个不变的理念:一个地方的社会发展程度,不一定完全体现在经济和物资的拥有上,辖区居民能够健康、长寿、低成本的愉快生活才是社会高度文明发展的象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让城市拥有市民宜居的环境,是政府社会管理的最大政绩。关注黄河生态就是关注三门峡城市的未来,关注黄河湿地生态系统内的资源动态变化就是关注三门峡这个城市的排污工程,就是关注三门峡社会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所以,三门峡黄河湿地由政府关注到1995的省级自然保护区,到2003年的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到在市区工业园区和行政生活区之间投资数亿建设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并规划从陕西省接壤的灵宝鸡子泠到黄河三门峡大坝建设沿黄湿地景观旅游风景线,保护和恢复自然湿地,为城市之“肾”健康运行提供保证,以环境招商引资,达到良性生态循环基础上的经济发展健康持续运行。
中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考察了三门峡黄河湿地的情况后,授予了“大天鹅故乡”的称号,这标志着三门峡黄河湿地为丰富的生物种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野生动植物都选择这里做为生命享受的乐园,何况人类乎?这种现象也昭示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模式进入了一个更加文明的阶段。
据(建国六十年三门峡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回顾)一文介绍,截止“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654.2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52年增长201.85倍,年均递增10.0%,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比1952年增长11.1倍、10628.5倍、576.9倍,年均分别递增4.6%、18.0%和12.0%。地方财政收入48.11亿元,比1952年增长508.6倍,平均每年递增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