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近期出现百年不遇干旱,大面积水生植物面临灭顶之灾。5月20号,记者在鄱阳湖大湖池看到,湖底裂痕10公分以上,可以行驶汽车。鱼类、蚌类、植物大面积死亡。(5月22日中国广播网)
不仅鄱阳湖大旱,在湖北,作为中国第7大淡水湖的洪湖,正遭干旱重创,浪打浪的景象难以寻觅。而这些还只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旱象的缩影。国家防总最新统计显示,今年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达到50年来最低水平,主要江河累计来水量较多年同期偏少一至七成。目前,耕地受旱面积为9892万亩,有497万人、342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
去年春天,西南大旱,云南、广西、贵州等地河水干枯、田地荒芜、颗粒无收。而一年之后,号称丰水之地的长江中下游地区,许多地方也陷入了水荒,昔日绝美的秀水美景,已被干旱摧毁殆尽。无论是去年西南百年不遇的大旱,还是眼下仍在持续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情,直接的原因都是降水持续偏少。然而谁又能说这不是一声声警钟,警示了一个严峻事实:即使历来的丰水地区,头顶也笼上了水荒挥之难去的阴影。
水,作为生命之液哺育着人类和天地生物。但因为人口增长、不合理使用、污染和全球变暖,“生命之水”已经亮出黄牌。也许我们仅凭个人之力无法改变宏观的粗放型的生产方式,但我们却能在微观上为拯救我们的家园付出一份力量。有一个例子很有说服力:“十一五”以来,上海全市日最高节水量达到40.64万立方米,相当于一个中型水厂日制水量。上海水务局曾呼吁:上海全市居民如果每人每次洗澡涂肥皂时关掉1分钟“洗澡水”,节约的水量,相当于一个中型水厂的日供水量。
以往每说到节水惜水,要有危机感,许多人总是不以为然。在他们看来,自来水似乎真的如自己来的水,龙头拧开,水就来了,要多少有多少,想淌多久就淌多久,这样的东西还会缺了吗?尽管节水惜水有许多时候只是举手之劳,然而许多人却做不到——不是不能做,不是不愿做,而是连想都没想过可以这样做,应该这样做,于是大手大脚用水。面对水乡也水荒的事实,我们必须清醒了。
之所以有危机感一说,恰是因为危机还没有真正降临,还有应对危机的时间和空间,因此才能让人去“感”;如果真的危机临头,那就不叫危机而叫灾难,无须你再去“感”了。我们的节水意识有多强,决定了节水空间有多大。行动起来,珍惜水资源,保护水环境。只有今天常“忧水”、常“惜水”,我们才能明天无“水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