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网群   

保护湿地资源促进科学发展

媒体:原创  作者:老黑
专业号:老黑 2009/7/25 9:08:56
       科学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生存物质需求,人们健康生存的基本要件是生态平衡下的良性生态循环所形成的生态环境,满足生态循环的湿地生物多样性的综合作用,为人们生存发展提供着健康的生存环境,湿地资源量与质的存在变化直接决定着人们的生存质量和发展效果,因此,保护湿地资源对保障人们健康生存,促进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湿地与生命的关系
       湿地作为一个生境类型,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在物种生存资源循环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由于其排污作用明显,被人类形象的称为“地球之肾”。
        湿地是亘古以来自然演变的一种特殊地理类型,根据生命演绎学说,她是生命由水中走向陆地实现绚丽生机的摇篮,现今的所有生命演绎机理,都没有脱离过始祖基因的运行程序,都和水有着不解之缘。湿地是所有陆上物种的老家,家是物种的温馨之地,是生命的保障之所。生命活动可以建设家园,也可以摧毁家园,关键在如何利用生存规律索取生存资源,重在方法问题。
       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不当得利以及人口的过快增长,造成了不利于人类生存的污染增加,湿地资源的急剧萎缩,促使生存空间污染快速累积,导致生存环境不良循环,给人类健康生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为了遏制这种现象的继续发展,实现社会经济又好又快的健康稳定发展,研究生态问题,树立科学的生态理念,已成为当前全球关注的焦点。湿地及其所属的生物多样性,担纲地球生态循环的主要功能,其资源保护和恢复方法的探讨与研究,就理所当然地被人们摆在了重要的议事日程。
       湿地资源状况及影响
       目前,由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引起的湿地资源状况不容乐观。中新网2月25日电,据中央电视台报道,最近,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的专家利用卫星遥感影像绘制完成了首张全国湿地遥感图。遥感图显示,从1990年2000年这十年间,中国湿地资源减少了5万多平方公里。2004年6月14日华声报报导:“据央视国际报道,中国湿地总面积近3850万公顷,有滨海湿地、河流湿地等5大类28型。现存自然湿地或半湿地仅占国土面积的3.77%,大大低于全球湿地占陆地面积6%的比例。湿地生物多样性虽然丰富,但自然湿地保存率底,内陆湿地衰退明显,很多鱼类物种逐渐丧失,水鸟栖息地破坏现象日益严重,水鸟资源总体恶化。根据调查,目前湿地开垦、改变天然湿地用途和城市开发占用湿地是造成中国天然湿地面积削减、功能下降的主要原因。其中,仅围垦一项,50年来就使天然湖泊湿地消失近1000个。此外,污染和生物资源过度利用也是内陆湿地减少的重要原因。长期过度开发,天然湿地急剧减少,湿地功能和效益不断下降。”“由于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湿地资源保护仍面临六大威胁。 一是对湿地盲目开垦和改造。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全国湿地开垦面积达1000万公顷,现存天然湿地仅占国土面积的3.77%,大大低于全球湿地占陆地面积6%的水平。我国现有天然湿地的30%仍面临着被开垦和改造的威胁。 二是湿地污染加剧。大量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放等不仅使湿地水质恶化,而且对湿地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危害,有26%的天然湿地面临着环境污染的威胁。 三是湿地水资源不合理利用,一些地方忽视了湿地的生态环境用水。如扎龙国际重要湿地自然来水由建区时的年4亿立方米减少到现在的年1亿立方米;河北衡水湖国家级湿地保护区,由于农业用水增加,蓄水量逐年减少,导致湿地面积萎缩、湿地生物多样性减少。 四是泥沙淤积日益严重。由于大江大河上游的森林砍伐影响了流域生态平衡,使河流中的泥沙含量增大,造成河床、湖底、水库淤积。 五是湿地保护资金严重不足。截至目前,我国湿地保护总投入为1.9亿元,建国以来,平均每公顷投入不足5元,抢救性保护、示范工程的数量和规模不得不压缩。多数地方级湿地保护区没有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制约着保护管理工作的开展。 六是对湿地保护认识不足,法律法规还不完善。我国湿地资源的保护管理涉及多个部门,没有专门的湿地立法,没有把湿地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来对待,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湿地的科学管理和湿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湿地探迷》发布:湿地中国    四川大学  作者:高聪 2008-1-7 17:06:22 )
        湿地资源状况目前处在不良循环中。湿地生物多样性的综合作用可以涵养水源排污解毒清洁环境实现生态资源的有效转换,但湿地生物多样的存在又必须要有足够的水量来维持,水是湿地资源的支撑。湿地资源萎缩的主要原因除了人为占用破坏外,水资源匮乏真接影响了湿地面积和资源的存量。形成水资源匮乏的原因一是工农业生产及人类生活的无序利用和浪费,长期以来甚至直到已感到水恐慌的现在还一直以为水是用之不竭的。水资源管理费收取过低,即不能对水资源保护恢复进行有效补尝,也不能引起使用者对水资源的珍惜,导致大量的水源被无为的浪费。二是涵养水源的生态资源如原始湿地、天然林和次生天然林,因缺乏科学发展理念,导致社会经济发展措施违背自然生态规律,造成资源大量消失,丧失贮水供水功能。土壤也因为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生化理化性质改变,失去应有的贮水功能。虽然我国每年新增森林资源6000万亩和面积惊人的人工湿地建设,但与天然的资源相比生态功能十之有三足矣。天然水源得不到有效涵养,水在有效空间内的循环方式(主要是蒸发和地下渗漏)发生改变,促使气候向不良方向转变,无雨则干旱成灾,有雨则洪涝泛滥。同时逐渐恶劣的生态环境也给现存的生态资源带来了存在压力,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生态资源防护效能的减弱,造成土地沙化面积急剧扩展,仅我国每年沙化土地面积就增加2460平方公里,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威胁。
       人类生存离不开自然界生物多样性的综合作用,即有效的生态资源循环,究竟多少生物资源存量能够为人类健康生存提供环境保障,也就是说生态平衡的临界值是多少,目前还没有确切的研究成果。仅就目前自然环境现状和发展趋势及人类对目前环境的适应状况来看,环境因素已成为我们目前生存的主要压力,这说明生态已经失去平衡,生物资源在生态循环过程中负重难行。生态原本是平衡的,没有生态平衡就没有人类的健康生存,生态失衡说明人类发展措施存在缺陷。人类生存需要生态平衡,生态失衡呼唤人类科学决策,环境变化需要科学发展。湿地是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是地球之“肾”,是生态循环的主力军,其生态效应是人类健康生存的重要保证。探索湿地保护恢复方法,遏制湿地资源萎缩趋势,恢复湿地资源在生态循环中的正常功能作用,实现社会经济又好又快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保护湿地资源是科学发展的需要
       湿地资源萎缩及由此引起的全球生态功能退化,给我们的生存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要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又好又快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认真分析湿地资源现状形成的原因,及由此引发的多重不良连锁反应的生态规律,树立科学的生存理念和决策依据,认清人与自然生态的关系,规范发展的原则和行为,为世代繁荣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生态理念,以人为本,在人与自然和谐的基础上促进社会经济高效发展。科学发展,科学是基础发展是目的。科学是什么,科学是自然生态规律的人性逻辑思维,是从自然规律中提炼出来的正确的理论总结。科学的实质就是对自然规律的正确应用,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探索就叫科学研究。科学的核心要义就是必须尊崇自然,脱离自然存在规律人的存在和发展也就无从谈起。我们所有的一切都是生态循环的奉献,没有生态循环就没有人间,这是一条颠覆不破的科学理念,脱离这个根本原则谈发展只能是适得其反。
生态平衡是民生的根本和基础,研究生态规律,把握生态现象对人类生存的影响是社会经济发展各个阶段的重要课题,只有在研究发展项目和发展措施时,首先考虑物种多样性的生存环境,考虑生态良性循环的前提条件,在保证生态平衡基础上的发展,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又好又快的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满足人们对物质文化日益提高的生存需求,才是我们党和各级政府执政为民的核心体现。
        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实行节能减排,保护和恢复湿地资源,节约自然资源,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就是我们党和国家面对现在的环境形势和经济发展现状所做出的正确决策,是促进生态平衡理念在社会经济发展措拖中的具体体现。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住科学发展观这个核心思想,时时处处把生态平衡放在社会经济发展的首位,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相信湿地资源的有效保护和恢复,生态良性循环的实现,人与自然的真正和谐就能指日可待。
        二、湿地资源保护和恢复必须是全社会参与多部门协调才能完成的工作。我们知道湿地的面积和规模是由水来支撑的,湿地生物多样性是靠水存在的,湿地生物多样性的综合作用效果是在水的作用下产生的,而水的存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以前我们讲“水利”,主要是针对工农业生产和人畜用水,没有考虑过生态用水,也从不会考虑水的存在方式和循环方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如生态贮水和水通过生物循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工程措施贮水和水通过大气热流循环对人类生活及水资源涵养的影响,水被人类利用过后的存在方式对环境的影响等等。随着人类对水资源利用量的不断加大,对涵养水源、净化水源的生物资源——湿地、森林、土壤——的破坏,使其有效资源量大幅锐减,功能相对减弱,加之整个生态环境中排污量几何式的增加,迫使水状态和水质量发生急剧改变,促成了水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湿地面积萎缩和湿地资源质量下降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风沙成灾,沙化土地面积扩展加剧与湿地面积萎缩对大气候的影响当有难以推脱的关系。水是生命之源,水存在方式对人类生存的威胁目前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我们党和国家从民生的角度出发所提倡和采取的节约用水、节能减排、节约自然资源、植树造林防风固沙、建立森林、湿地等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发展经济项目实行环境评价制度等,就是为改变现在的生存环境所做出的重要决策。这些措施的落实,已经在我国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目前社会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对人类生存的威胁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焦点,我们的生活习惯和经济发展的既定程序及操作规范,还需要从生态规律的基点上做进一步的完善。因为社会不可能不发展,资源再节约总是得用,污染再减排也不可能不排,最重要的是利用生态资源实现生态资源的有效转换。水资源的质与量、生态环境的好与坏,与森林、湿地、土壤资源好与坏、多与少成正比关系,你好我就好,你多我就多,与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利用量和排污量成反比,利用量和排污量大了超出了现有生态资源的承载能力,必然会导致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向相反的方向发展。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就必须牢牢抓住这一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要义,多部门协调、多措并举,节约资源、节能减排,加大森林、湿地、土壤资源保护、培育、改善、恢复力度,促使森林、湿地、土壤承担起生态循环的重责,我们就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就能实现又好又快的可持续发展,湿地资源的保护和恢复也就能顺理成章的实现。
       三、湿地资源的保护和恢复需要其它行业和部门的鼎力相助。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虽然是地球的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在生态循环中承担着重要职责,对生态环境的维护和净化有非它莫属的作用。但它在整个生态系统中不是孤立的,与其它生态系统是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的,与人类行为的干预有着直接关系。森林不单是地球的“肺”,对水资源的涵养和净化也有着非同小可的作用,其资源的减少对湿地、对水源、对整个人类社会经济发展都产生了不利影响。我们也注重资源培育,但人工林的经营目的多是从经济利益出发,树种单一,有影响目的物种生长的,还要进行抚育刎除,即使是混交林也体现不出森林生物多样性,只能说是为了挖掘资源潜力或物种间的相互作用拟制有害因子提高经营效益,为了经济、景观、方便、好看,不能说没有生态效益,与真正的天然林或次生天然林相比生态效益真是微乎其微。不管是什么生物,只要它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存在了,那个地方就有它的生存资源条件,它的存在就是生态循环的一部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为人类生存提供服务。所以,我们的行为在特定范围内必须得遵从自然界的存在规律。人们崇尚自然,亲近自然,是因为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对我们的健康生存有益处,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的开发旅游对森林生物多样性的威慑和破坏必须认真对待,以保证为数不多的生态资源生态功能的正常发挥,当然,这需要区域经济的有效协调。土地经营方式形成的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了间接的影响,土地经营应以有机肥为主,无机化肥应作为配方施肥中的辅助措施,恢复土壤中的生物多样性,恢复土壤应有的理化性质,为良性生态循环提供条件。水利行业也应加大生物涵养水源、净化水源方面的投资,促进水资源的正常循环,增加地表植被的贮水净水功能,减少工农业生产及人类生活用水向地层深处的取水量,降低人类生存发展的成本,同时,恢复增加湿地资源,促使生态走向平衡。工农业生产及人类生活用水应纳入成本效益核算体系,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用后的水要利用人工措施进行收集,利用生物措施进行贮藏和净化,如培育高质量的森林资源和湿地资源,以实现污物就地生物转换,减轻环境污染压力,便于循环利用。对现有湿地资源要切实加强保护维护和恢复,最好不要在保护中开发或开发中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的原意就是不要人工措施干预,即使开展旅游,也应以科普教育提高公众保护湿地意识为主,不应以人的好恶去改变湿地的生境规律,要让湿地生物多样性依照自己的规律去生存发展,如若强加人的意愿,那就失去了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和目的了。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就要清醒的认识自然,正确的把握利用自然规律,保护和恢复湿地及其它生态资源,使其在良性互动中为人类创造健康的生存环境,保障社会经济发展取得最佳成效。
       四、湿地管理部门亟待全社会的关心关怀和支持。湿地生物多样性的综合作用支撑着人类的健康生存,湿地资源的优劣多少决定着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效,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已引起人们对湿地资源存量的充分关注,我们党和国家针对我国的湿地状况很早就做出了保护 决策,并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还面向全球做出了生态保护的庄严承诺,特别是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极大地提高了社会公众的生态保护意识,使湿地及所有的生态保护工作在较短的时间内上了一个新台阶。然而,不容忽视的是,生物资源对污染物的转换远远不能满足污染排放,这种现象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从生存所需中明显感觉到,生态不平衡生态恶性循环依然象恶魔一般威胁着我们的生存发展。湿地保护管理部门任务繁重。可湿地保护这个时代发展的新兴行业犹如一个发育不全的畸形婴儿,且各地形状不一,会议上报告中说的是重中之重,一到落实的时候,由于是纯公益性单位,效益是全社会享用的财政上看不到,机构建制编办一般情况下很难给批,即使万不得已批了,待遇也是五花八门,有财政全供的,有财政差供的,差供最不理想的人年均工资办公经费加一起二千元,有的干脆就直接给批个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如此这般,人尚切不能生存,何谈生物资源保护,没工作成绩倒还好,如有成绩必然是以毁坏资源为代价。有的湿地自然保护区没有资源管辖权,群众开玩笑地对他们说,土地不归你们管,鸟在天上飞,水流走了,不知你们还管啥,他们无奈的笑笑说,我们管宣传,能提高社区公众的湿地保护意识,管湿地野生动植物救护,为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做贡献。还有很多不同类型的问题令湿地管理部门和湿地管理者很无奈,当然这种情况不是主流,可也能代表目前湿地管理的一种趋向。学习科学发展观就要以人为本趋利弊害,只有不断的完善我们的工作方法和措施,就能完全彻底的实现执政为民的工作目标。
阅读 917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