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网群   

鄱阳湖“户口”走俏 候鸟争做“常住居民”

媒体:中国江西网  作者:徐黎明
专业号:掌上鄱阳湖 2017/3/7 6:53:29

3月5日傍晚,位于鄱阳湖区的都昌县周溪湖畔一处树林里,黑压压的候鸟在上空盘旋一阵后,纷纷落到附近山林的树枝上。

春色正浓,为何还有这么多冬候鸟乐不思归?都昌候鸟保护区管理局负责人李跃打趣地说:部分越冬候鸟见生态环境好就乐不思归了,把“户口”迁到湖区不走了。

在鄱阳湖过冬的白琵鹭。通讯员李 跃摄

 冬夏候鸟和谐共处

去年冬天以来,鄱阳湖越冬候鸟数量超过60万只,主要是白鹤、天鹅、大雁等百余种。同时,每年3月过后,前来湖区度夏的候鸟主要以白鹭、丝鹭、牛背鹭为主,数量达40万只以上,还有一些过境鸟,比如灰头黑雞和鹬类。

近期鄱阳湖区气温明显升高,水位持续走低,按照冬候鸟的迁徙特征,受时节、气温、水位等环境因子的影响,本该是鄱阳湖越冬候鸟迁飞繁殖地的高峰期。

上周五,都昌候鸟调查组沿鄱阳湖水域、岸线对周溪、西源、和合、大树、大沙、都昌镇、北山、多宝等保护区涉及冬候鸟分布的主要区域开展了环湖同步调查,共监测统计到34个种群63604只越冬候鸟。

“其中珍稀濒危、易危水鸟种群白鹤202只,白枕鹤60只,黑鹳4只,小天鹅5181只,灰鹤355只,白琵鹭3283只,鸿雁3026只。”李跃说,鄱阳湖区仍有大量冬候鸟在当地湿地生活,其乐融融,“恋”不思归。有趣的是,在都昌湖区,赤麻鸭、红嘴鸥翔集湖面,苍鹭、斑嘴鸭等穿梭其间,冬候鸟和夏候鸟混杂一起,一派和谐景象。

这一现象同样存在于位于鄱阳县的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进入3月,前来该公园游览的游客们发现,有一大群夏候鸟和冬候鸟同时出现。不少冬夏候鸟成为湖区的“常住居民”。仅仅在这个湿地公园,就有3万只冬夏候鸟“赖”着不走了。

 数万候鸟成“留鸟”

“早在2月中下旬,就有先遣部队迫不及待北迁,返回到内蒙古大草原、西伯利亚等栖息地繁衍生息。但很多候鸟似乎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生活,尽管冬去春来,夏冬候鸟也开始‘换防’,但它们却无动于衷。”都昌县候鸟医院院长、义务护鸟员李春如说,经监测,去年大约有20多万只夏候鸟在都昌度夏,种类达到10多个,有1万多只夏候鸟常年生活在这里。

据介绍,多年来,都昌县候鸟自然保护区开展全方位的社会化宣传教育,进行湿地候鸟保护集中整治,把湖区湿地营造为越冬候鸟的天堂,湿地生态系统和越冬候鸟保护综合效应逐步彰显。2012年4月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都昌县为“中国小天鹅之乡”,去冬今春以来,白鹤、白枕鹤、白琵鹭等珍稀濒危物种呈现明显的增加趋势。

野保专家发现,近年来,鄱阳湖回迁候鸟数量有所减少,“留鸟”数量呈逐年增加趋势,数量达数万只之多。

专家分析,候鸟变成“留鸟”的原因包括食物和气候等方面。因气候逐渐变暖,使一些候鸟的迁徙距离逐渐变短,甚至可能在数代之内变成不再迁徙的“留鸟”;有的刚刚繁殖后代的候鸟,失去了迁徙的能力,从候鸟变成“留鸟”;有的家养鸟类和遭非法捕获贩卖的鸟被放归自然后错过了迁徙季节,就留在这里了。

“此外,鄱阳湖水质不断变好,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群众爱鸟护鸟意识提高,也是留鸟种类和数量逐年增多的主要原因。”专家说。

本报记者 徐黎明

阅读 261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