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我的第一次(17)
自从我的见识里多了嘉峪关的阅历后,就严重质疑“窥斑见豹”这个形容词的准确性,尽管中华文化的丰富,允许方块字字里行间的浮想联翩,我还是要狭隘地提出偏执的抗议:这个释义存在缺陷。
因为长城的形象解释不通,别看都是高墙关隘要塞,却不可一言以敝之。
也许是她跨越的地理太遥远,高山、沟壑、草原、戈壁,每经一处都要受不同建筑文化的熏陶和影响。也许是她形成的年代太久远,经过的风土人情太多变,那些刻划着不同民族生活的印记,就注定要和传承俗理挑战。也许农耕、狩猎、放牧的文化融和,使她的内涵高深,跨越了文字所能期及的源渊。
反正,“八达岭”与“嘉峪关”不宜用“窥斑见豹”,一段是鹤立悬崖峭壁与绿色莽丛之上,犹如白蛇云游盘桓在天地之间,袪邪添福佑护一方苍生。一段是逶迤于黄土垅中风沙弥漫之间,恰似黄龙走神州,输风雨生绿色改天换地造福龙的后人。其“斑”怎能相似或相同?
那一天我真的有点儿急,不是因为坐车坐的不耐烦了,也不是因为长途旅行,生活不适应引起的生理不良反应,从我下车第一眼看见“嘉峪关长城博物馆”起,心里就一直忐忑,不明就里,理不出头绪。不知是不是因为过去的“囫囵吞枣”,卡在喉咙里那种难受劲如今才表现出来,还是因为无知产生的心理反应。敢肯定,我这情绪,不是路怒族效应,有点象新生成的景点儿烦一族。
关于人生幸福,有一种解释是,不知就是最好。看来幸福与心理关系密切,心不想,没压力,就轻松,轻松就能自在,这种生活能不让人羡慕么。不是有一种说法叫“屋宽不如心宽”么,“屋宽”当然喻意的是拥有的财富,“心宽”应该是指精神境界吧。为什么人生的最高追求是“难得糊涂”呢,糊涂,不就是让人放下想不开的事儿,轻松面对生活所遇之事么。旅游是一种不错的解压方式,她可以让人看见耳目一新的风景,她可以让人在风景中有一个短暂的忘记,就是这种短暂的忘记,给心理和生理带来了一种难得的滋补,前后对比有一种非同寻常的收益。所以现代社会有一部分退休的工薪阶层,选择了这种生活方式,在追求忘记,试图在忘记中寻找幸福的契机。甚至有人羡慕街上那种找不着归宿失去记忆的人,说他们很幸福,因为他们即便是捡食着垃圾桶里的食物,也是乐呵呵的。为什么,你问他们,他们多数不回答,只是对着你笑。那种笑,与具正常思维人的笑不是一种表达,说不清那种笑是不是表达的感觉幸福。但不知为什么不少正常人会说他们很幸福,也许是一种虽不恰当却心生羡慕的对比吧。对幸福,最合理的解释是放下,放下就能解脱,解脱了就轻松,轻松就自在,轻松自在不就是幸福的一种感觉吗?再有,放下也可以解释为知足,知足常乐,知道自己得到的够了,还会有生活中的压力和烦恼么。
如果我把自己用做思维的那个空间打扫干净,一根线头,一片草叶都不留,有点儿PM2.5倒没什么,自己和别人都看不见,也不在往里面装什么,反正也不用赚钱了,退休这点生活费也凑合够消费了,看天,不管云去云来,看地,不管草长草枯,看人,不管是笑是烦是恼,要是排队在人后面走,看看别人的后脑勺,脊背,臀围,脚后跟什么的,趣乐隐于心,观棋不语,让生活领悟未知,肯定也会是一种幸福的感觉吧。
来到长城脚下,目视嘉裕关城楼,不知道有多少人会有皇家的思考与决策,他是为了黎民百姓生活的平安与幸福,还是用无数血汗和生命堆砌这样一个旷世工程,来标榜自己的英明和伟大,显然是为了治下百姓生活的平安,不然,怎么会秦朝修罢明朝还修,汉唐说不了也有修补,不同朝代的皇上绝不会英雄所见略同,也不会银子多的花不完投到这上面让后人仰慕,更不会想到让后人建个博物馆或景区,发展旅游经济。
不知道有没有权威评估过,长城建时的造价是多少,对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延伸效应有多大,给平民百姓带来平安和谐生活的指数提高了多少。这东西现在的文化价值是多少,内涵的非物质价值,产生的旅游经济效应是多少?有没有居安思危的启示效应,还是觉得祖宗伟大,子孙就应该目空一切?她和“东亚病夫”有没有关系,和“园明园”被烧有没有关联,和“华人与狗不得入内”有没有缘源。好话固然好听,不知已,飘飘然就会祸及子孙。
“粪土当年万户候”,功过是非现代史实都已评说。民间对长城最深的印记,就是“孟姜女哭长城”,戏中说哭倒了一大截长城,这应该不是事实,是一部分民心,不过也不应该这样传世,孟姜女丈夫最好的归宿,应该是抵御外侮的烈士,他是在御外工程修建时牺牲的。民间为什么要把孟姜女的故事情节传成这样,这都是文人鼓噪的,会不会与长城始建者秦始皇“焚书坑儒”有关?看来舞文弄墨者,是可以影响历史的。
走近长城不能不说“塞”,可能有了长城以后,才有“塞外”“塞北”之说,“要塞”就是指长城要塞。上网查了一下,“塞外”或“塞北”泛指内蒙古、河北、宁夏、甘肃等区域。这一次西游从陕西定边入宁夏,多数时间在内蒙古和甘肃转游,可以说一直在塞外赏光了。所见所闻,“大漠孤烟直”可以在想象中感觉,“长河落日园”却不知从何说起,额济纳是见过一条河,可我感觉与老家的引黄灌区没啥差别,真说到差别,有可能水中的含沙量要多出许多。
塞外塞北塞上
风雨春秋苍桑
昔日万里御疆
今朝博物感想。
四面来观熙攘
碎银常见流淌
都说不易辉煌
几人国安联想。
就是随便那么一想,当时在爬坡,坡不是很陡,路却如羊肠,还散落着许多吞豆大小的卵石。不到长城非好汉,到了长城这最后几米,我不得不面朝黄土背朝天,不管是出于敬仰还是身不由已,我做到了。
在嘉裕关城楼下兜圈子的时候,一渠流水跟着脚步潺潺流动,遇到石坎跌落,隐有叮咚之声悦耳动听,风动绿叶过林荫,那种感觉,一点不觉边关要塞蛮荒凄凉,倒是一种浪漫在微微调情,好象猛一下掉进了温柔故里。万余平米的湖水连着几千平米芦苇荡,几只鹭鸟悠哉悠哉,有的藏在沼泽草丛里等着小鱼恩赐,有的展翅疏林冠顶看天地人间。好久没见此景了,真畅快。
因为是看,没有见过的景致分布在四面八方,人流没有固定方向,但细看,落单的不多,人多人少,都是抱团行动,即使好奇看的看细一点,也都是短暂停留,不会脱离大队的视线。行走中偶然一瞥,见有三两人围着几丛灌木在采摘什么,凑近一看,原来是在摘黑构杞,这绝对是首次野外饱眼福,赶近围上去摘了几个填进嘴里,品了品味,确实有别于红构杞,看了一眼叶形丛状,和红构杞区别不大,就是现在回忆起来有点遗憾,再急,也得拍张照片留做纪念啊。世上没有买后悔药的,这辈子怕是再也没有机会遇到那情那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