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浮梁12月12日消息(王军荣 吴国庆)若问水景旅游的最佳场所,答案可能会有很多。地处赣北的千年古县浮梁,近年通过保护生态整治河道,以迷人的水景,带动旅游业异军突起,旅游业正成为该县第三产业的头牌。这是该县在水资源保护上采取工程建设和水利执法两手抓,保得全县一片青山绿水。
浮梁县多年前就开始河道保护联合执法试点——利用联合执法整治河道采砂。坚持科学规划、堵疏结合,禁管并举、综合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维护了河湖正常管理秩序。
浮梁——大美水景源于水资源保护措施严。自古以来该县山水旅游资源丰富,早在清代,著名学者金圣叹就曾咏叹道“常忆浮梁风景好,赤栏杆外柳千条”,从诗句中,我们就可以读出,浮梁景观秀丽,特别水景众多。然而不堪回首的错误农业生产方式和落后的制瓷工艺,在上个世纪中后期几乎毁掉当地生态环境,滥采乱挖又对河道造成巨大破坏,当地几乎快落到“山上无木材、河道无鱼虾”的惨境,导致洪旱灾情肆虐,浮梁这颗“昌江明珠”黯然失色。
环境就是民生,环境就是生产力。近年来,浮梁县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把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整生态环境的重点项目之一,借助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等水利项目,该县对境内的干支流的生态环境进行了有效的治理。河道建设方面投入4.1亿元,修建了70多公里河道。
无水不成景,旅游其实就是山水文章。浮梁古县衙、瑶里、高岭等国家级著名景区无不依水而成,靠水而兴。这些景点坐落于昌江及其支流之畔,周围群山环抱,风光旖旎,优美的生态环境,更融历史、文化、民俗、观赏于一体,承载了浮梁1300多年的往事回忆。
“河长制”工作开展以来,浮梁县切实履行“河长制”工作职责,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责任,强化水利执法工作,确保河湖库水质安全;积极推进河湖库水环境整治工作,将“河长制”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