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望远镜拍摄的白鹤
今年冬季,大批白鹤为觅食落在了南昌五星垦殖场的农田内。珍稀白鹤的降临,也引得观鸟者纷至沓来,但观鸟者素质良莠不齐,对栖息的白鹤造成干扰。与此同时,大批候鸟的降临,也给五星垦殖场的农民带来烦恼。
候鸟对农作物的采食,损害农民利益。如何给候鸟营造安全的栖息环境,又不损害当地农民的利益?
观众多 白鹤被吓走
白鹤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目前全球数量在4000只左右。令人欣喜的是,今年10月以来,大批白鹤降临五星垦殖场,最多时数量达到千只以上。众多的白鹤在垦殖场的藕田、农田里栖息觅食,引吭高歌翩翩起舞。如此靓丽的风景引来大批观鸟爱好者齐聚此地。
12月27日,记者在五星垦殖场一处藕田旁看到,尽管气温严寒,仍有不少观鸟者顶着寒风站在田边观鸟拍摄。记者从停在路边的机动车车牌来看,有很多是从浙江、天津、湖南等外省特意赶来的观鸟者。
“大部分观鸟者素质很高,也具备相应的知识,但还是有极少数观鸟者为了抵近观察,对白鹤形成了干扰。”在此巡护的江西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尽管五星垦殖场不在保护区范围内,但为了保护候鸟,保护区管理局还是派出工作人员来此巡护,宣传护鸟知识,减少对候鸟的干扰。
“从10月底开始,我们监测到五星垦殖场内的白鹤最多时有1000多只。12月初,还有700多只白鹤。而到了12月22日,监测人员发现,目前白鹤仅有300多只。”保护区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白鹤数量减少与食物减少有一定关系,但人为干扰也占据了很大原因。
农民愁 白鹤啄作物
监测人员告诉记者,从2012年起,就有白鹤来到五星垦殖场栖息,但当时只有100多只,今年可以说是数量最多的一年。
为何今年有如此庞大数量的白鹤选择到五星垦殖场、恒湖垦殖场等位于自然保护区外的农田越冬呢?江西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白鹤在自然保护区内大多以沉水类植物的冬芽为主要食物,今年鄱阳湖水位和往年相比高一些,可供白鹤食用的东西较少。而垦殖场有大片农田和藕田,白鹤比较容易找到足够的食物,所以选择在此越冬。
“每年都有候鸟来,吃我们的稻谷和藕,赶又不能赶,给我们造成的损失怎么办?”当地农民表示,希望能有一些经济补偿或奖励,使他们保护候鸟的行为不受到利益损害。
五星垦殖场副场长陈建平告诉记者,白鹤的到来给冬季里的垦殖场带来生机,但白鹤在藕田和农田觅食,给农民确实带来了一定的损失。“每年候鸟都给我们的农作物带来不少损害,一亩田要少收一两百公斤,藕田更是要毁掉一半,受损害的农田有七八百亩。我们也多次申请生态补偿,不过一直没见相关部门的答复。”
补偿难 机制需完善
记者了解到,五星垦殖场之所以难以得到生态补偿,与目前国家给予补偿的机制有关。每年,国家都会给予鄱阳湖国际重要湿地一定的补偿,而这笔资金主要集中补贴给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224平方公里,约占鄱阳湖湿地面积6%)的新建区、永修县、庐山市等地的农民。对于保护区范围外的生态补偿,目前仍然没有明确的损失核算标准和规定。
省生态学会秘书长戴年华告诉记者,鄱阳湖候鸟的越冬栖息,原本就没有只固定鄱阳湖的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不应仅仅把资金用于国际重要湿地范围内,应该扩展到鄱阳湖国家重要湿地范围。明年实施的新的修订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对于野生动物对农民造成的作物损失的生态补偿,将有一些新的具体措施。
针对五星垦殖场候鸟成群降临带来的烦恼,国家林业局全国鸟类环志中心主任钱法文博士表示,生态补偿方面可以由当地的野保部门进行现场调查,统计农民受损情况,并逐级向上反映并争取生态补偿资金。至于这种不在保护区范围内的候鸟保护,当地林业部门应该主动介入,做好候鸟栖息环境保护工作。
记者蔡颖辉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