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中部湖区进入严重枯水阶段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全国水文信息网》和江西省水利厅《江西水文信息网》公开发布的数据,鄱阳湖中部湖区的都昌水位站2025年11月23日8时水位9.45m(冻结基面,下同),低于该站枯水标准水位(12.50)0.05m,表明鄱阳湖中部湖区已经进入严重枯水阶段(比枯水标准水位偏低1m以下为轻度枯水,比枯水标准水位偏低1m以上、2m以下为中度枯水,比枯水标准水位偏低2m以上、3m以下为重度枯水,比枯水标准水位偏低3m以上、4m以下为严重枯水,比枯水标准水位偏低4m以上、5m以下为极度枯水,比枯水标准水位偏低5m以上为极端枯水)。
都昌水位站今年首次枯水过程(出现在2025年8月5日~9月19日,共46天)最低水位10.19m,尚未退到严重枯水状态。自10月20日重返退水状态以来(10月20日~11月23日共计34天),水位降幅5.12m,平均下降速度0.151m/d,以11月19日的0.38m/d为最快(11月17~18日在强冷空气偏北大风作用下湖口水道南端出现枯水期假性增水),以11月15日的0.27m/d次之,再次是11月16日的0.26m/d,较正常年份同等退水速度偏晚20余天。
都昌水位站严重枯水在近73年(1952~2024年)年经历了从少见到频繁的变化过程,1952~2024年73年共有34年出现严重枯水,平均2.1年出现一次;其中三峡水库运行前的1952~2002年51年里有13年出现严重枯水,平均3.9年出现一次,属于严重枯水比较少见情况;三峡水库运行后的2003~2024年22年里有21年出现严重枯水,几乎每年出现一次,属于严重枯水极为频繁情况。在1952~2002年51年中严重枯水间歇时间最长的是1987~1995年,连续9年没有出现严重枯水;其次是1980~1985年,连续6年没有出现严重枯水;再次是1972~1976年,连续5年没有出现严重枯水。在2003~2024年22年中只有2015年没有出现严重枯水。
在34年中出现的34次严重枯水中,历次严重枯水平均持续时间为66天,最长的2022年达216天,其次是2024年的206天,再次是2010年173天;严重枯水持续天数经历了先增后减再增的变化过程,前面10次(10年,上世纪70年代以前)为缓慢增加阶段,中间10次(10年,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0年代)为缓慢减少阶段,后面14次(14年,上世纪90年代本世纪10年代至今)为快速增加阶段,尤其是最近7次(7年,2018年至今),严重枯水持续天数增加速度显著加快。
总体上严重枯水持续天数在近73年(34次)中呈增加变化趋势,平均增加率为1.93d/次(严重枯水为不连续的间断性事件,其年际变化数量变化规律分析不能使用年份先后构建时间序列进行数值分析,只能改用以出现次序先后构建的时间序列进行数量变化规律分析,所揭示的数量变化规律具有同等价值)。原因在于严重枯水开始时间(初日日期)呈提前变化态势(变化过程与严重枯水持续天数类似,即趋势线起伏式波浪形变化过程,平均提前率为0.97d/次),而严重枯水结束时间(终日日期)呈推迟变化态势(趋势线为逐渐推迟形态,2018年后推迟速度明显加快,平均推迟率为0.96d/次)
都昌水位站2025年11月22日8时水位比同期(同日,下同)平均水位偏低1.92m,较同期最低水位(出现在2022年)偏高2.36m,比去年同期水位偏高1.64m(2022年和2024年都属于“小雪”前后最为干枯的年份)。
都昌水位站2025年“小雪”期间水位(以11月20日水位为代表)排近74年来(1952~2025年,下同)倒数第9位,属于严重偏低水平,平均出现频率为8.3年一遇。比排倒数第1位的2022年偏高2.72m,比排倒数第2位的2024年偏高1.73m,比排倒数第3位的2013年偏高0.78m。
近74年来11月20日水位以1954年的17.52m为最高,其次是1983年的17.37m,再次是1964年的16.90m;以2022年的7.14m为最低,其次是2024年的7.93m,再次是2013年的8.20m。11月20日水位在近74年中总体呈下降变化态势,平均下降速率为0.0319m/a;上世纪70年代以前为下降趋势,上世纪80~90年代为缓慢升高变化趋势,90年代后期起呈下降变化态势,进入本世纪后下降速度显著加快。以三峡水库开始运行的2003年为分界,分别统计1952~2002年和2003~2025年11月20日水位的平均值,分别为12.20m和10.55m,表明11月20日水位在三峡水库运行后平均降低1.65m。系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减少长江中下游来水量,降低长江中下游水位,加大对鄱阳湖的拉空作用)与气候变化(鄱阳湖流域秋季9~11降水减少,“五河”汇入鄱阳湖的水量减少)共同影响的结果,后者可能起主导作用。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发布的《2025年12月1日~16日气候趋势预测》(气候预测公报2025年第73期)、《2025年12月气候趋势预测》(气候预测公报2025年第72期)、《2025/2026年冬季气候趋势预测》(气候预测公报2025年第70期)和江西省应急管理厅发布的《2025年11月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分析会商情况》(江西应急管理简报第23期总第439期),预计2025年11月下旬江西省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1~3成,12月份偏少2~5成;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0.5~1.5℃;11月下旬赣北赣中气象干旱发展,部分地区可能出现重旱以上等级的气象干旱;2025年12月~2026年2月江西省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2~5成,期间江西省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
根据上述气候预测,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鄱阳湖入湖水量将日益减少,水位必然随之逐渐降低,2025/2026年冬季(2025年12月~2026年2月)鄱阳湖可能再次创新同期最低水位(2024/2025年冬季——2024年12月~2025年2月鄱阳湖北部都昌水位站、星子水文站曾出现同期最低水位,其中都昌水位站长达87天,星子水文站只有22天)。
话外音:
《湿地中国》、《鄱湖人家》网站经常报道江西财经大学绿派社活动信息,其成员经常深入鄱阳湖区开展鄱阳湖生态环境保护及宣传行动,比设置了鄱阳湖专门研究机构与重点实验室的南昌大学和江西师范大学还要更加重视学生鄱阳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让人万分感动与钦佩!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保护江河湖生态环境意识与知识,更有利于增强鄱阳湖区民众保护鄱阳湖意愿与意志,一举多得,意义非凡。
鄱阳湖一滴水
二〇二五年十一月二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