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网群   

百余只灰鹤先锋部队抵达鄱阳湖

媒体:鄱湖人家网  作者:内详
专业号:鄱湖人家 2025/10/23 8:58:16

水文节律精准“导航”,百余只灰鹤先锋部队抵达鄱阳湖

(生态零距离 讯) 当十月的秋风吹过鄱阳湖广袤的草洲,这片国际重要湿地迎来了今冬的第一批“贵客”。监测数据显示,自10月10日起,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灰鹤的“先锋部队”已陆续飞抵鄱阳湖,开启长达数月的越冬生活。截至10月22日,观测数量已超过130只。它们的迁徙时间、活动轨迹与湖区水位的涨落、草洲的荣枯高度同步,生动演绎着湿地生态系统中“水-草-鸟”生命共同体的精密协作。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生态节律:灰鹤踏水而至,迁徙时间表背后的水文密码

灰鹤的行程,仿佛由鄱阳湖的生态节律精准校准。今年,首批灰鹤于10月10日在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记录,虽较去年略有推迟,但整体遵循了冬候鸟“10月上旬启程”的规律。

9月,湖区仍由夏候鸟主导,加之草洲植被未达最佳采食期,未见灰鹤踪影。进入10月,情况发生关键转变:北方冷空气活动为迁徙提供了动力,而更重要的是,鄱阳湖的水情为候鸟准备好了“餐桌”。

关键节点:

10月10日:灰鹤“先遣队”于南矶湿地首次被发现。

10月16日:金溪湖水域记录到26只的稳定种群,活动范围扩大。

10月19日:南矶湿地神宕湖监测点迎来一个小高峰,观测到42只灰鹤集群活动。

这种“上旬见首影,中旬渐活跃,下旬现集群”的模式,并非偶然。它深刻反映了灰鹤对栖息地生境成熟度的精准判断。此前,8-9月的枯水期让湖底滩涂大面积出露,为植物生长创造了条件;而9月底至10月初,长江江水倒灌形成的“秋汛”,使水位回升至浅滩状态(0.5-2米),既滋润了草洲,又促进了底栖生物的繁育,最终形成了适宜灰鹤栖息的理想环境。

生境响应:草洲成“粮仓”,种群稳步增长至130余只

本季灰鹤以“小群多批”的方式迁入,截至10月22日,累计观测数量已突破130只,呈现出健康的增长态势。

观测记录显示:

10月10日:南矶湿地初现10至15只小群。

10月16日:金溪湖记录到26只。

10月18日:赣江中支尾闾草洲发现11只。

10月19日:南矶湿地神宕湖单次观测到42只集群。

这种阶梯式增长,直接得益于鄱阳湖“先枯后盈”的特殊水文过程打造的“天然食堂”。枯水期“晒”出的草洲提供了丰富的植物嫩芽,而秋汛带来的浅水区则富集了昆虫、螺蚌等动物蛋白,为灰鹤提供了充足的能量补给。42只的集群规模,也符合灰鹤在迁徙期形成40-50只群体的生物学特性,预示着更多后续部队即将抵达。

(图自江西省水文监测中心)

空间分布:追随水线,形成三大核心活动区

随着水位变化,灰鹤的活动范围呈现出清晰的“由核心保护区向湖缘扩散”的梯度格局,目前已形成三大核心活动区:

南矶湿地核心区:作为首现地和最大集群发现地,这里保护完好,干扰少。神宕湖周边发育良好的浅水-草洲交错带,为灰鹤提供了“觅食-栖息”一体化的理想家园。

金溪湖浅水区:得益于江水倒灌形成的稳定浅水环境,这里成为另一个重要觅食地,植被类型与南矶湿地形成互补,满足了灰鹤多样化的采食需求。

赣江尾闾边缘区:在此发现的灰鹤群体,表明其活动范围已延伸至人类活动边缘。这些因水位回落较晚而植被格外鲜嫩的新生草洲,成为了核心区之外的重要补充栖息地。

这种分布模式,是灰鹤对鄱阳湖季节性露滩形成的梯度资源进行高效利用的智慧体现。

生态展望:更多候鸟正在路上,共同守护生命交响

灰鹤的如期而至,是鄱阳湖生态健康状况的晴雨表。据南矶湿地最新监测,截至10月20日,湖区已记录到越冬水鸟31种,总数逾2.5万羽,其中包括东方白鹳、鸿雁、白额雁等多种珍稀濒危物种。

专家预计,随着北方气温进一步降低,11月将迎来灰鹤等冬候鸟的迁入高峰,其分布范围可能向都昌、鄱阳等子湖区扩展。这场生命的年复一年的远征,深刻地提醒我们:守护好鄱阳湖自然的水文节律,就是守护这条不可或缺的候鸟生命线,也是守护长江流域的生态平衡。

阅读 703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