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中部湖区提前87天进入枯水状态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全国水文信息网》和江西省水利厅《江西水文信息网》公开发布的数据,鄱阳湖中部湖区的都昌水位站2025年8月5日8时水位12.43m(冻结基面,下同),比该站枯水统计标准偏低0.07m(都昌水位站1952~2024年73年平均水位13.38m,根据都昌县沿鄱阳湖岸边洲滩高程分布及其与湖水落槽关系和周围取水口高程布置,经过历年来枯水对社会经济影响分析比较,定义比多年平均水位偏低1m为枯水水位标准,即12.38m;遵从有关专家意见,为历史时期枯水统计方便,取用都昌水位站枯水统计标准为12.50m),表明鄱阳湖中部湖区已经进入枯水状态。
都昌水位站今年进入枯水期的时间比正常年份(多年平均情况;以前采用枯水活动统计标准,以都昌水位站有连续水位观测资料起始年至上一年多年平均水位低1m为历年枯水统计标准;本次采用统一口径的枯水统计标准,即每年都用12.50m为枯水统计标准)提前87天,比去年提前35天,是近74年来枯水出现时间次早的一年,比最早的一年(今年之前以2022年枯水出现时间最早,为8月4日)迟1天。
今年鄱阳湖枯水出现时间提前,主要原因在于鄱阳湖流域自6月22日以来绝大部分范围少有产生较大径流的有效降水,且高温时间特别长,来水量持续偏少,蒸发量持续偏大,导致鄱阳湖水位快速下降。
如果这种态势继续维持一个月,都昌县城乡大多数集中饮水工程将出现取水困难,湖区近百万民众盼望通过鄱阳湖饮用水源保障工程建设,彻底解决饮水安全问题的愿望将再次点燃。
位于鄱阳湖中部湖区的都昌水位站,1952~2025年74年枯水(水位≤12.50m)初日平均为10月31日,最早的出现在8月4日(2022年),最迟的出现在12月30日(1953年)。枯水初日出现时间总体上呈快速提前趋势,1952~2025年平均提前速率达0.7324d/a,其中上世纪70年代以前呈稍微推迟态势,上世纪80年代以后转为提前态势,进入本世纪后提前速度显著加快,可能与三峡水库运行后拦截泥沙,长江中下游河床明显下切,对鄱阳湖低水位时期出湖水流的牵引(拉动)加强,湖水位下降速度加快有关。
近73年来(1952~2024年)都昌水位站枯水持续时间呈显著的增长(拉长)趋势(平均增长速率达1.0114d/a,其中上世纪70年代以前呈缩短态势,上世纪80年代以后转为增长态势,进入本世纪后增长速度显著加快),主要原因在于枯水出现时间(枯水初日)明显提前(如上),与此同时枯水结束时间(枯水终日)明显推迟(平均推迟速率达0.3482d/a,其中上世纪70年代以前呈提前态势,上世纪80年代以后转为推迟态势,进入本世纪后提前速度显著加快)。
2025年8月5日水位较同期最低水位(出现在2022年)偏高0.37m,比去年同期水位偏低6.21m;比夏季后期(7月5日~8月4日)水位严重偏低的1963年和2007年同期水位分别偏低2.55m和5.65m,比夏季后期(7月5日~8月5日)水位偏低较为严重的2011年同期水位偏低0.84m。
都昌水位站2025年8月5日8时水位比上日同时下降0.18m,是7月25日以来水位下降速度最快的一天,自8月2日起水位下降速度逐日加快(8月2~3日下降0.06m,8月3~4日下降0.14m,8月4~5日下降0.18m),表明长江对鄱阳湖的拉空作用正在逐日加强,值得密切关注。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发布的《2025年8月气候趋势预测》(气候预测公报2025年第48期)、江西省气候中心发布的《江西省2025年8月份短期气候预测》和江西省应急管理厅发布的《2025 年8月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分析会商情况》,预计2025年8月江西省降水较常年略偏少,其中江西东部降水偏少超过2成;全省平均气温偏高0.5~1.5℃(其中江西北部偏高1℃以上);8月中下旬,赣东北气象干旱可能发展。受鄱阳湖连续退水和流域降水、入湖河流来水量偏少共同影响,秋季前期(8月5日~9月4日)鄱阳湖水位可能持续下降,水位长期处于极度偏枯状态,枯水逐渐严重,必须高度重视鄱阳湖枯水对湖区秋季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鄱阳湖一滴水
二〇二五年八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