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该被忽视的世界湖泊日
2024年12月12日,第七十九届联合国大会议程项目13基于与会国家的全体意见,未经投票通过了一项决议,将每年的8月27日定为“世界湖泊日”,意在推动对湖泊、沼泽和池塘等水体的可持续管理。拥有琵琶湖的日本滋贺县是提出设立湖泊日的倡议方之一,1984年8月27日第一届世界湖泊会议在日本滋贺县召开,故建议以8月27日作为世界湖泊日。
2025年8月27日是首个世界湖泊日,非常可惜的是除了2025年8月27日在“央视新闻”看到《今天是世界湖泊日,我国基本实现对重要河流 湖泊的动态管理》的采访报道外,没有看到其他纪念活动的报道。希望以后每个“世界湖泊日”都能够像6月5日的“世界环境日”、8月15日“全国生态日”一样,有众多的纪念活动,借此机会全面、深入审视湖泊保护存在的各种问题,全力保护好湖泊。如果可能,建议设置“全国湖泊日”,因为我国天然、人工湖泊太多、太重要了,保护中国湖泊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鄱阳湖作为中国最大的淡水湖,进入本世纪后枯水加剧,保护好鄱阳湖“一湖清水”成为江西人民一大心愿。
根据位于鄱阳湖中部湖区的都昌水位站1952~2024年73年连续水位监测资料统计,表明年平均水位总体呈下降态势,平均下降速率0.0203m/a,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为上升变化趋势,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为下降变化趋势,进入本世纪后下降速度显著加快,平均下降速率达0.0856m/a。
1952~2024年年最低水位总体也呈下降态势,且趋势更加明显,平均下降速率为0.0241m/a,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为上升变化趋势,之后为下降变化趋势,进入本世纪后下降速度显著加快,平均下降速率达0.1056m/a。
1952~2024年枯水(都昌水位站历年枯水统计标准为≤12.50m)出现时间显著提前,结束时间明显推迟,持续时间显著拉长。都昌水位站1952~2024年枯水出现初日总体呈提前变化趋势,平均提前速率为0.7324d/a,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为推迟变化趋势,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为提前变化趋势,进入本世纪后提前速度显著加快,平均提前速率达2.1562d/a;1952~2024年枯水出现终日总体呈推迟变化趋势,平均推迟速率为0.3482d/a,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为提前变化趋势,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为推迟变化趋势,进入本世纪后推迟速度显著加快,平均推迟速率达1.0985d/a;1952~2024年枯水持续时间(天数)总体呈拉长(加长)变化态势,平均加长速率为1.0114d/a,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为缩短变化趋势,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为加长变化趋势,进入本世纪后加长速度显著加快,平均加长速率达2.8792d/a。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全国水文信息网》和江西省水利厅《江西水文信息网》公开发布的数据,鄱阳湖中部湖区的都昌水位站2025年9月1日8时水位10.19m(冻结基面,下同),比该站枯水标准水位偏低2.31m,为重度枯水状态(比枯水标准水位偏低1m以下为轻度枯水,比枯水标准水位偏低1m以上、2m以下为中度枯水,比枯水标准水位偏低2m以上、3m以下为重度枯水,比枯水标准水位偏低3m以上、4m以下为严重枯水,比枯水标准水位偏低4m以上、5m以下为极度枯水,比枯水标准水位偏低5m以上为极端枯水)。
都昌水位站2025年9月1日8时水位较正常年份同期(同日,下同)水位偏低5.45m,较同期最低水位(出现在2022年)偏高1.68m,比去年同期水位偏低4.09m。比本世纪秋冬季干旱枯水比较严重的2023年、2011年、2006年、2003年同期水位分别偏低3.16m、2.44m、1.10m和4.37m。
近两天鄱阳湖水位下降速度加快(都昌水位站8月30日、31日水位下降速度分别为0.16m/d、0.14m/d),与柘林水库补水量比前段时间显著减少和三峡水库这两天拦蓄水量明显加大有关。三峡水库可能进入蓄水期,对鄱阳湖拉空作用加强,当前鄱阳湖水位较快速度下降的态势可能继续维持,应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
鄱阳湖一滴水
二〇二五年九月一日